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神奇問卷

今天下午收到了一封內容大意如下的EMAIL:

我是一名維也納經濟大學的研究生,我們現在正在研究「集體及個人主義國家的休閒活動及行為」。由於台灣是個集體主義國家,我們小組將藉著問捲了解台灣大學生的休閒生活型態及跟其他國家作比較。

這封EMAIL是請我們學校的秘書代轉的,原因是希望能找到台灣學生做問卷。

看到這裡,我還沒點下所附的問卷網址,就已經覺得十分不解了:

第一,這裡有個機構叫做「台灣駐奧地利代表處」,如果要找台灣學生的話,

去那兒絕對有很豐富的資訊—他們絕對會告訴你有個組織叫做

「台灣旅奧學生聯誼會」,而隨便聯絡其中的幹部都可取得台灣學生通訊錄,

(我也正是幹部之一)不必一個一個學校地找台灣學生。

第二,既然是要研究各國大學生休閒生活形態的比較,

那麼為什麼要在這裡找台灣學生做問卷呢?

在這裡讀大學的台灣學生應該要算做「奧地利大學生」才對。

好,雖然有著幾點不解,但基於同鄉情誼,我還是點連結做了問卷。

……

問卷一共有七個部分,前面都是有敘述的選擇題,最後一個部分是情境選擇題。

首先,我覺得選項定義得不夠精確。像是你多久從事什麼休息活動之類的,選項有:

每天、每週至少一次、每月至少一次、不常、不曾,

這幾個選項可都是相差非常大的。而且我想對很多人來說,

從事某項休閒活動的頻率並不總是一樣的:你很可能這時期瘋某件事,

一陣子後又迷上別件事。而且關於人類所從事的休閒活動這件事而言,

其實可以受影響的因素十分多(就不用我列舉了吧)。

再來還有一個部分是「請依你的情況選擇下列敘述」,舉例:

我跟我的家人有同樣的休閒活動。選項有: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

這個部分我也覺得選項應該要再多個「中立」比較好,

要不然有時候無法選出符合的,只好勉強選一個。

我相信如果許多寫問卷的人答案都選得很勉強,那結果一定不能看出什麼。

就算有什麼結果,也不太準確的。

最後情境選擇的部分,同樣地,我也看不出那能調查出什麼。

能受影響的因素太多了,不只是對象或是喜好的問題而已。

拿我來說,同樣的情況來個許多次,我的選擇或許都不一樣。

以上當然只是我的個人淺見,畢竟我不是專家,大家看看就好。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問卷:點我觀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