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9日 星期六

牛刀小試

剛剛第一次將打好的譜自己用鋼琴彈出來。

是的,一直以來我都一直只「彈奏」腦海裡的那架鋼琴,因為這首音樂完全是靠「聽」學來的。

之前回台灣,教會也沒有譜,也就懶得找了,最近心血來潮,索性來打譜。

(為什麼FINALE 2007←打譜軟體貌似打中文容易亂碼?好囧!!)

興致沖沖完稿,嗯,成品看來挺不錯的,不過實際音響效果卻跟我原先所想的有點出入。

(大概只是一兩個和弦)我又仔細聽了原作的MP3,當然我並不覺得是自己聽錯了(實際上也不是),

明白了問題所在:原本有貝斯、吉他、鋼琴以及爵士鼓的配置,要把和弦原封不動搬到鋼琴上來詮釋,

情況本來就會有所不同。在原本的編制,有些色彩突兀的和弦,往往BASS非常輕,只是帶過,

可是當我在聽和弦的時候,當然得抓出BASS才知道根音。搬到鋼琴上來,情況就不同了。

BASS絕對是和弦的主幹,會很明顯,無法輕輕帶過,這時候色彩鮮明的的和弦聽起來就會不協調。

我想大概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有時候譜上寫的和弦,彈起來會覺得不太搭,但是實際聽音樂,

又會發現,確實是這個和弦,但只是帶過而已。最後還是又更動了一下我打的譜,加入一些「我的意見」,

但還是保留原本的,我覺得應該要由當事人自由發揮。以前我一直都有這樣的疑問:

怎麼樣用鋼琴做出彷彿有貝斯、吉他的伴奏?往往無法很全面:有時候大家對歌不熟,必須彈出旋律,

當一隻手被旋律侷限,另一隻手的伴奏部分也就不大能很多元。我常常會多抓一些和弦音,聽起來比較穩重。

以我的風格而言,我的和聲色彩偏向保守,有時候譜上不搭的和弦我多半會自己改,當然有時候,

譜上太單調的話,我也會自己加入變化和聲。我覺得鍵盤和聲本來就是十分彈性的,我也很有自知之明,

自己功力頂多算中等吧,即興方面我比較弱。這一塊領域算是我有興趣,而又有用途的鋼琴方面。

我一直都覺得我彈鋼琴比較容易進入狀況,可能因為姿勢!?還有比較心甘情願吧。

現在鋼琴真的是處於一種很沒壓力的狀態,小提琴反倒還有點「交作業」的感覺。

職業倦怠嗎?可能喔。我也知道這種狀態不是很好,可是有進度壓力,不免就有種「例行公事」的感覺。

是該好好調整自己的狀態了。

沒有留言: